告别校园,步入职场
初到陌生城市
毕业生们一边头疼去哪住
一边烦恼工作怎么找
别焦虑
深圳专为青年打造了“求职缓冲带”
将“就业驿站+青年驿站”双站融合
让求职者一下车就能丝滑享受
“职住一体”的服务
一起来看具体情况
近日,龙岗区践行“青年发展型城区”建设理念,创新打造的“就业驿站+青年驿站”双站融合首家示范站点——CC街区就业驿站正式投用。
驿站创新采用“职住一体”服务模式,整合就业服务与住房保障资源,致力为青年构建“落脚—求职—扎根”全周期服务;
毗邻大运中心、天安数码城及高校集聚区等青年活动密集区域,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现“下车即安家、上岗零距离”。
自就业驿站与青年驿站“双站”融合示范点运营以来,服务效能显著提升,平均求职周期缩短至9.3天,青年满意度达98.5%。
资源整合
构建“三维一体”服务体系
驿站从空间融合、服务协同、智慧管理三大维度,为青年构建7×24小时全周期服务。
01
空间融合
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,设置“就业服务区”“青年公寓区”“共享办公区”三大功能板块,建立“就业—住房—生活”服务闭环,实现“一站点全配套”。
02
服务协同方面
现场除了提供政策咨询、求职登记、职业介绍等“一揽子”基础就业服务之外,创新推出“窗口前移、现场办理”的工作模式,依托广东省公共就业一体化大数据平台,现场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办理就业创业补贴业务,实现从“人找政策”到“政策上门”的转变。此外,将零工市场引入驿站,对接周边3公里餐饮、物流等行业灵活用工需求,提供“落脚即上岗”的即时岗位库。
03
智慧管理方面
上线一键入住的青年驿站小程序和“码上”就业粤就业小程序,床位预约、岗位匹配、社区社交功能完善齐备。运营三个月来,已服务青年1.78万人次,发布就业岗位1604个,举办就业创业活动十余场,为93名青年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,促进239人实现就业。
服务创新
打造“四维赋能”支持体系
职业赋能
开设“微光速聘+AI夜课堂”,形成“白天求职+夜间充电”全时段赋能体系,切实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。
数字赋能
引入AI简历诊断、AI面试陪练等智能招聘产品,助力青年优化简历、提升面试成功率。
生活赋能
引入自习室、共享厨房、健身房、美术馆、体育馆等配套设施,提供“我要预定场馆”“我要住驿站”等社区服务,打造“触手可及”便民生活圈。
社群赋能
依托街道党群丰富资源,开展行业沙龙、名家讲堂等活动,增强归属感和高品质朋友圈。龙岗区“双站”融合运营以来,已举办“驿站青年面对面”“DeepSeek青年夜校”等活动44场,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,既丰富了青年文化生活,又提升了青年求职能力。
机制创新
建立“四方联动”保障体系
政府主导打造“青龙湾”青年驿站及配套就业中心,编制青年驿站入驻手册和就业驿站服务手册、服务清单,为青年铺就“下车即安家”就业之路。
积极发动企业参与,与天安数码城、大运天地等周边产业园、商圈的近千家企业建立“岗位直通车”合作机制,不定期收集并发布周边岗位信息,快速打通求职岗位信息壁垒。
强化院校联动,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共建“研究生实践基地”,发布优质岗位吸引高校学子来龙岗实习锻炼,为高校学子来龙岗实习、研学提供优质住宿资源和条件,实现“来龙岗、有得住”。
引入专业社工团队等社会资源,派驻优质职业指导师“出诊”,为驿站青年现场把脉开方,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,帮助青年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。
下一步,龙岗区将以点带面,升级CC街区站点核心示范区,并在全区范围推广“双站”融合模式,逐步推动就业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、青年驿站深融互促,计划一年内全区建成11家标准化就业驿站和11家微站点,覆盖全区青年驿站,推动服务网络向全域延伸,进一步织密织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。
此外,龙岗区将引入AI智能体打造智慧就业驿站,通过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率、精准匹配供需、优化青年体验,努力构建“需求感知—智能决策—无感服务”的闭环,实现虚实融合的服务升级。
内容来源:广东人社
内容编辑:深圳人社
-End-
扬帆配资-扬帆配资官网-配资公司行情-股票配资规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