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秦网报道,近日,记者从从陕西省教育考试院获悉,陕西省高考本科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后,部分计划仍未完成,部分高校降分扩大填报生源范围,第二次补录文科降了15分,理科降了30分!(源自三秦网等媒体)
有网友计算了一下,此举将19277人抬进本科线内。历史类本科分数线下延15分,释放本科上线考生4506人,物理类本科分数线下延30分,释放本科上线考生14771人。此举被网友批为“吃相难看!连装都不装了!他们缺的不是学生!而是学费!“,此举会不会招满呢?
学费与就业的落差成为家长心头刺。公办本科四年成本约5万,民办院校则轻松突破20万,相当于三四线城市一套房首付。麦可思研究院2024数据显示,民办毕业生起薪仅3860元,82%专业被HR划入“就业废品”行列。网友“李元园”的质问代表了许多人的困惑:“毕业因民办身份被歧视,这20万图什么?”
评论区中,家长与考生的“用脚投票”暗藏破局路径。有人算明账:先读公办专科(如护理、数控),再逆袭升本,成本直降60%;更有年轻人放弃民办,用学费换自媒体运营课,毕业时剪辑的职场避坑视频已收获十万点赞。读民办本科不如读公办专科,毕业即就业,工资不低还稳定。
这场降分风暴撕开了民办院校的生存困局。西安某民办学院财报显示,分数线每降1分,意味着492个新名额与1.2亿现金流。家长和考生不是傻子,网友“铁人”一针见血:“民办学校本质是企业,挣钱是唯一目的,育人只是副产品。”有了这样的认识,你能指望家长和考生去填第二次降分的征集志愿?
政策的变化正成为压垮民办院校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中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被国企抢订一空,不少带编岗位更是明确标注“公办院校优先”。
仅凭降分录取,不会挽救民办高校的颓势。为今之计,有两条路可选。其一,降低学费,不让高门槛阻挡普通家庭的孩子。其二,与大中企业或行业国企联合,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,让学生毕业即就业。毕竟,就算读了公办院校,学生和家长还是要考虑就业问题。
当山东某民办院校教师还在抄写董事长讲话,这场降分风波早已超越分数与学历的厮杀。它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焦虑:当教育沦为生意,我们究竟在为知识付费,还是在为焦虑买单?
民办院校若想摆脱“企业化”标签,必须回归教育本质。降低学费门槛、与企业共设专业、推行“项目制学习”,这些路径已在福耀科大得到验证,当然最好是毕业即就业。而对于考生与家长,或许该重新思考:教育的目的,是获得一纸文凭,还是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?
你认为此次陕西二次征集志愿降分,会填满民办院校吗?欢迎留言。
(图源网络,侵联删)
扬帆配资-扬帆配资官网-配资公司行情-股票配资规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