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后,不仅在政策上,走了一条和前任尹锡悦不同的道路,而且他还有更大的目标,例如从美方手上,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。
最近,被提名为韩国新任国防部长的安圭伯,在国防委员会人事听证会上放出了一颗“重磅炸弹”:李在明政府计划在其任期内,从美国手中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。这一表态迅速成为舆论焦点。
(被提名为韩国新任国防部长的安圭伯)
谈到韩美关系,这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对“老伙伴”。很长时间以来,美国就在韩国驻扎军队,并长期掌握着韩国的战时作战指挥权。
但时间推移,韩国军队不断发展壮大,自然也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。实际上,关于作战指挥权的移交,早在2006年韩美就达成协议,当时的计划是2012年接管。然而,随着局势的说变就变,这项计划先后被推迟多次,可见其复杂程度非比寻常。
虽然在安圭伯作出表态后,韩总统府发言人称,这只是安圭伯的个人意见。但是对安圭伯而言,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人物。他是一位资深的共同民主党国会议员,并在国会议事堂上拥有丰富的国防相关经验。
(李在明)
他的这次发言是否只是个人意见?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。考虑到他与现任总统李在明的紧密关系,特别是在李在明竞选期间,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就是他的主要承诺之一,安圭伯的话更像是李在明政府试水的信号弹。
简单来说,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,象征着韩国军方独立性的提升。这是涉及韩国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大事。想象一下,一个国家在关键时刻无法独立做出军事决策,必然是尴尬且无奈的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,韩国军队近年来的现代化进程相当显著。借助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体系,加之与美军长期合作经验,韩国的国防能力完全有理由在区域内独当一面。不过,也必须承认,目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异常复杂,这就给李在明收回指挥权的计划增添了更多变量。
(美韩军事合作)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,韩美间的共识是在所谓“条件成熟”情况下再谈交接,那这些条件具体是什么呢?
首先,韩国需要具备领导韩美联合部队的能力。这涉及到协调、沟通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。
其次,打击能力和防空能力是重中之重,毕竟这是确保一旦遭遇武力攻击时能迅速作出处置的核心。此外,还需存在一个“有利于移交的地区安全环境”。
尽管韩国政府并未设定具体的时间表,但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无疑是其坚定的目标之一。可以预见的是,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,不仅需要韩美间进一步的沟通与妥协,也需要时间去完善战略与技术层面的准备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一问题不仅关乎韩国自身的主权问题,也可能将在未来影响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格局。
至于李在明的筹码是什么?
(特朗普还在威胁对韩国加税)
首先,或许可以用关税谈判换取收回指挥权。李在明团队有过测算,美国加征25%关税,会给韩国带来每年230亿美元的损失,而收回指挥权可年省50亿美元军费,且消除“殖民地”阴影,成本收益比显著有利。
美方若拒绝移交,可能动摇驻韩美军存在;若同意,则削弱亚太控制力。美方一边威胁加税至30%,一边含糊开放谈判的态度,已经暴露其战略被动。
此外,李在明在此事上,有着极高的民意支持,大量韩国民众支持收回指挥权,很多人都开始质疑,为何打仗要听美国指挥?
并且,韩方似乎已经证明其军事实力,例如,韩军自主监视侦察覆盖率达94%,爱国者导弹拦截率反超驻韩美军2.3个百分点,这在极大程度上,削弱了美方的“韩国无能力”论。
当然,韩国对美国的深度依赖,也是李在明不得不面对的绊脚石,毕竟收回战时指挥权需美方配合,而美方暗示可能削减驻军规模,或将引发韩国国内对“同盟弱化”的担忧。
(韩国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未根本破除)
与此同时,韩国经济命脉受制于美国市场,美国占韩国出口20%,不少韩企巨头股价因关税暴跌。若美升级报复,韩国经济承压极限。
最后,若指挥权移交未兑现李在明所承诺的经济收益,民意大有可能出现反转。
扬帆配资-扬帆配资官网-配资公司行情-股票配资规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